从孤独到真物——写在读完《春物》之后

从孤独到真物——写在读完《春物》之后

(开篇吐槽:其实本篇的题目并不严格,一来《春物》(全名:《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的故事尚未完结,预计还有两卷未出版,二来本篇写成于笔者读完春物12卷之后,已出版的第13卷还未阅读,所以确实谈不上读完整个故事(笑)。不过值此开学之时忙里偷闲,先写下此篇,之后的内容会随着阅读的进度而更新。)

《春物》的故事结构其实并不复杂:主角比企谷八幡,这位后来被读者和观众们尊称为大老师的高中生,是一个性情孤独,对人际关系无限悲观的家伙。为改变比企谷这种扭曲的性格,国语老师平冢将他带到了侍奉社——一个以“帮助他人并授人以渔”为宗旨的社团。在此比企谷遇到了追求绝对正确的社长雪之下雪乃和温柔的同班同学由比滨结衣,三人运用各自的方式为同学解决校园生活中的烦恼,在不断冲突的过程中逐渐相互理解,他们的青春物语才渐渐发生改变。

男主八幡大老师,是一个孤独而温柔的家伙。只不过在大部分同龄人眼中,他孤独的一面一直都掩盖了温柔的一面(至少故事的前期如此)。先说孤独这一面:大老师原本有着自己的一套“孤独哲学”:他不信任他人与集体,认为人与人交往时,必须至少有一方委曲求全乃至降低自己以取悦他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大多数时候只是奢望,现实中人们只能在猜测、期望与失望中不断循环;而貌似和谐温暖的集体中,其实也有“上层阶级”与“中心人物”,而其他人只是他们的附庸,只能挖空心思取悦前者,并且在出现冲突和危机时候被集体牺牲掉。于是,大老师的结论为:这样的人际关系只是弱者的抱团取暖而已,对于拥有独立人格的人来说,它只能带来压迫和扭曲,因此,这样的人际关系是错误的,歌颂这样人际关系的(传统意义上的)青春,也不过是谎言而已。作为强者,就应该保持孤独。

该如何评价这种孤独哲学呢?显然,它是扭曲的,完全无视和否定了人际关系中好的那一面;不过与此同时,它对于人际关系中的阴暗面的描述却是真诚而准确的。这一哲学使得大老师在班里显得孤僻、阴沉,却也给了他大量独立思考和观察人群的机会,让他拥有了其他同学不具备的对于人际关系的洞察力,而长时间独立思考的结果,即是独立的人格与自我,这正是孤独哲学带给大老师最大的礼物。这种独立的自我,也正是在故事的后半段,大老师被平冢老师和阳乃姐姐欣赏,被叶山和雪乃羡慕的最大原因。

另一方面,大老师又是温柔的。他能为救下一条小狗而不惜被车撞倒,也会认真的去思考每个侍奉部收到的委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即“自爆”)来帮助他人解决(或回避)问题。“自爆”这种频繁出现的解决问题方式,正是大老师孤独和温柔这两面结合的产物:因为温柔,他追求(除自身外的)众人幸福的最大化,而因为孤独,他不信任通常的解决问题方式,也不觉得他人会因为自己的牺牲而痛苦,于是“自爆”这种行为便顺理成章了。所以说,孤独与其说是大老师思想的本质,倒不如说是他思想的“壳”,他用孤独来回避外界的伤害,来保护他心底的敏感与温柔。

如果没有侍奉部,那么大老师的高中生活大概就要在这样的独来独往中度过了。然而,雪乃和结衣却在此时闯入了他的生活,两人以不同的方式冲击着大老师的孤独哲学:

结衣是温柔的女孩子,她也是(除小町外)第一个认识到大老师孤独表象下温柔那一面的同龄人。在同龄人中,她是第一个认可和欣赏大老师的。而在后来的故事中,结衣也不断用语言和行动告诉大老师:你并不像自己说的那么糟,你是一个温柔的人,你的温柔和能力也在不断帮助着大家。这种温柔和欣赏,大概每个孤独者都无法永远抵抗。因此我有时会想,假如没有雪乃出现,大老师可能最终也会喜欢上结衣的吧。

雪乃与结衣不同,她给予大老师的,是另一项重要的东西——理解。对于孤独者来说,同为孤独者的另一人的理解,是同温柔一样难以抵挡的。雪乃与大老师一样,都相信孤独的正当性,也不屑于压抑自己以加入集体。虽然两人信奉的价值观并不完全相同,但他们却是最能明白对方想法和难处的人。无论是在文化祭、体育祭,还是在后来一色的圣诞节活动委托,他们都是彼此最好的协助者。人海茫茫,没有人理解我,也没有人理解你,但我们却理解和欣赏着彼此,这大概是每个孤独者都会默默期待的吧。

于是,在侍奉部这个温暖的团体中,在为各位委托人工作的过程中,大老师逐渐与不同的人接近,也开始慢慢理解他们:材木座中二又没毅力,但是他对于梦想的真诚令大老师动容;川崎表面冷淡孤僻,其实在承受家中经济压力的同时,也在默默地关爱着弟弟妹妹们;叶山表面是好好先生、校园偶像,但是内心也有难以向他人言说的过往和孤独;三浦在团体中独占着话语权,然而十分关心她的朋友们;海老名表面是个没正经的腐女,私下里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也会担心团体的和谐……对了,最后不能忘了可爱的户冢小天使(笑)。在这个过程中,大老师也渐渐明白,其实他人并不总意味着地狱,这些同学们也不像他之前想象的那么自私浅薄,他们也都有各自的可爱之处,更重要的是,原来有问题的并不仅仅是自己的青春物语,他们的青春,都各有各的难题

就这样,那名为孤独的外壳在温暖中渐渐地变薄。虽然仍会不时有误解和摩擦,侍奉部三人之的心,也在渐渐地接近。于是,在孤独哲学成型之后,大老师第一次开始走出自己的外壳,勇敢地去追求自己原本就期待,但因为曾经的社交上的失败而舍弃了的东西——真物。既然自己不喜欢叶山他们那种需要刻意维持的朋友关系,既然身边好不容易有了两位如此亲密的人,那么,是否可以越出作为自我保护的孤独,去得到一种真正心意相通的关系呢?这正是大老师最后的期待和委托。另一方面,在日复一日的相处过程中,两位女主也逐渐对大老师暗生情愫,三人都明白另外两者的心意,也知道这样的关系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那么该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雪乃的心结也还未解决,她仍未找到自我,仍然生活在姐姐与母亲的压力下,遇到大事仍然只能依赖着大老师。这三个最终问题,只有等到13、14卷中见分晓了。

作为一部轻小说,春物其实有很多值得品味和思考的地方,然而限于篇幅和作者笔力,在此就不赘述了。在此只谈一下春物带给我的几点启发吧:

  1. 孤独不是错误,不必为之羞耻,但也不必为之骄傲,它仅仅是一种正常的状态而已。而孤独的状态,有时候是有利于深入思考的;
  2. 在很多时候,人们互相伤害,并不是由于有一个鲜明的反派存在,而只是因为互相之间的距离造成的不理解、猜疑和偏见,足够的沟通可以缓解乃至解决这一问题;
  3. 虽然孤独并非错误,人们交往时也难免失望和互相伤害,但还是应该勇敢地走出自己心理的保护壳,去追求自己的“真物”。不行动就不会犯错,但错过往往更令人追悔莫及。

来对比一下两位“反青春”式的男主——比企谷八幡和折木奉太郎的不同吧。由于早年在社交方面的创伤,大老师对于青春更多是一种否定和排斥的态度,而折木的态度则是“我坚定地执行我的节能主义,但我也理解和尊重那些‘玫瑰色’的青春”。从这点上来看,如果非要选一个为榜样的话,还是去向折木君学习比较好。

上面其实是胡说的(笑)。我们大多数人并不会有折木或者大老师的思考能力,现实世界也不会像轻小说中那么温柔。一味幻想是无用的,沉浸于过去是无用的,躲在新手村哭诉世界的不公,等着别人来拯救自己也是无用的。毕竟现实中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对自己或者周围的世界还有什么不满,如果心中还有所期待,就拿起自己的盾和剑,去拼命战斗吧。

最后,就以春物动漫的一段歌词来结束本文——

这世界上并不存在写满幸福的童话
我都明白 我都明白
可即使如此啊
还是想去往那里呢